大家好,小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理解,心不动于微利之诱 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出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出 处:元代念常的《佛祖历代通载》。
2、“心不动于微利之诱”,意思为讲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,要学习儒家的“正心”观念和佛教的“定心”观念,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,因此失去操守、坏了大事、忘了大义。
3、“目不眩于五色之惑”是指不要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诱惑,不要被欲望牵着走,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。
4、扩展资料:佛祖历代通载编纂历程:二十二卷。
5、元·念常撰。
6、又称《佛祖通载》。
7、 收于《大正藏》第四十九册。
8、念常,俗姓黄。
9、号梅屋,世居华亭。
10、为元代禅宗名僧。
11、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国及印度之佛教传播的编年体佛教史。
12、自七佛偈、宇宙初始、盘古、三皇等事叙述起,迄元顺帝元统元年(1333)为止。
13、依各朝代帝王纪元之年月记事。
14、所含史事甚多,因此卷帙亦大。
15、古人之着史书,常有袭用前人同类著作之某部份之情形。
16、如班固《汉书》中,即有沿用司马迁《史记》内之文字者。
17、佛教史书、目录书亦然。
18、而此书沿袭前人之处尤多。
19、近代著名史家陈援庵曾加指摘。
20、并指出其书之多处讹误。
21、卒于金·大定五年,无著妙总卒于宋·乾道六年,今亦统系于嘉泰四年之末,此则失之移后者也。
22、又元·至大三年庚戌条,有元太祖、木华黎及耶律楚材纪事,移后且八九十年,瞀乱至此。
23、卷首虞集序乃谓其“参考讹正,二十余年,始克成编”,不知二十余年中,其所考正者何事也。
24、虞集序为《道园学古录》所未载,抑《佛祖统纪》而扬《通载》。
25、吾尝见崇祯七年董其昌撰〈佛祖纲目序〉则反之,曰“宋僧志磐撰佛祖统纪,以天台为统。
26、元僧念常复作通载,名依统纪,而立例则殊。
27、始用史家编年之法,以宗为主,以教为辅,凡净行神足,性相义观,无所不备,而识者摘其漏误,至不可置辨,盖史之难如此”云云。
28、则《通载》之谬误,明人已先有言之者。
29、清初费隐容撰《五灯严统》〈辨惑编〉,乃极力推崇之,谓“通载梵本,计卷三十有六,久入北京皇藏我字函中,元朝华亭念常禅师所集,历今几四百年”云。
30、则以其载丘玄素伪碑,信有两天王道悟,谓云门、法眼二宗,皆出马祖,与费隐臭味相同,意有所偏,则好而知其恶者鲜矣。
31、惟此书撰自元代,时有佚闻,如瀛国公之死,宋、元史皆阙载,此书于卷末至治三年条,载是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,与洪武初无愠撰《山庵杂录》同,此释典之有补世典者。
32、《杂录》言:“瀛国公为僧后,至英宗朝,适兴吟诗云版寄语林和靖,梅开几度花,黄金台上客,无复得还家。
33、X谍者以其意在讽动江南人心,闻之于上,收斩之。
34、既而上悔,出内帑黄金,诏江南善书僧儒,集燕京书大藏经”云。
35、《宋稗类抄》二亦载此诗,然未载其死。
36、《元史》二十八〈英宗纪〉虽未载其死,然载“至治三年四月朔,□天下诸司,命僧诵经十万部,同月又勒京师万安、庆寿、圣安、普庆四寺,扬子江金山寺,五台万圣钓国寺,作水陆佛事七昼夜。
37、”皆似与此事有关。
38、特恐瀛国公之死,在四月以前,念常以是年五月入燕,其入燕即为缮写金字大藏,故载瀛国公之死为四月,然则瀛国公之不得其死,殆可信也。
39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佛祖历代通载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